服务热线 虚拟漫游 微信购票 游客意见
调查表
返回顶部
名人故事
dynamic
名人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区概况 > 景区历史 > 名人故事 > 正文

赵鼎“气作山河”的故事

来源于:本站发布于:2021-08-24 14:08:20

5763 0

赵鼎“气作山河”的故事

图片36.png

 

在海南“五公”中,赵鼎的宦海生涯尤为曲折,也是际遇最为悲壮的一个。他两度为相,多次遭贬。宋高宗曾让赵鼎主持宋金和议,赵鼎以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岁币、划界以及礼节等诸多问题上与金方发生激烈的争执,这使急于求和成功的宋高宗产生了强烈不满,再加上秦桧大力排挤,赵鼎最终被罢相。后来被贬海南吉阳军时,还给朝廷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赵鼎一心为国,坚持和权臣抗争,最终绝食而死,以死明志,使得其逝世更添一份壮烈,这也使得他倍受海南人民尊重。

 

两度为相,多次遭贬

 

赵鼎(1085—1147),字符 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累官至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后,除权户部员外郎,因知枢密院张 浚的推荐,又任司勋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四年(1130)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四年(1134),“以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宋史》卷27)在这一年,他督促宋高宗“亲总六师,临江决战”,最终大破金人于大仪镇,这场战役对于人心惶惶的南宋王朝来说,有较大的震动和鼓舞作用。宋高宗感叹道:“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后因罢免大将刘光世一事,赵鼎与时任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的张 浚意见不合,主动弃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

总体上讲,赵鼎和张 浚之间的分歧在于赵鼎是“主守派”,而张 浚则属于“主战派”,他们之间的争斗类似于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君子之争”。绍兴七年(1137),张 浚因淮西兵变而引咎辞职,赵鼎因此又官复原职。赵鼎非常有政治才干,他处理军国大事得心应手,曾一度让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出现中兴局面。同时,他还有一双慧眼,著名的抗金将领岳 飞就是在他的大力举荐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但是,赵鼎的雄心抱负与大志却因为秦桧的南归而夭折。时任枢密使的秦桧因“每事惟公之命是从”,骗取了赵鼎的信任,并向朝廷大力推荐,从而出任右相,得以补张 浚之缺。其实,赵鼎并不是不知道秦桧的为人,之所以举荐秦桧,是因为秦桧从中挑拨赵鼎和张 浚的关系,赵鼎希望通过他来抵制张 浚的势力。赵鼎和张 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谈及此事,方知自己都被秦桧出卖了。

  秦桧担任宰相后,不光是朝廷的中兴局面不再,赵鼎的命运也发生了陡转。绍兴八年(1138),金人遣使议和,朝廷很多大臣认为金人多欺诈不可信表示反对,这让倾向于议和的宋高宗无所适从,赵鼎建议高宗下诏说:“讲和非吾意,以亲故,不得已为之。但得梓宫及母后还,敌虽渝盟,吾无憾焉。”宋高宗让赵鼎主持宋金和议,赵鼎以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岁币、划界以及礼节等诸多问题上与金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使急于求和成功的宋高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再加上秦桧大力排挤,赵鼎最终在这一年罢相,“以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寻加检校少傅,改奉国军节度使”。秦桧率同僚为赵鼎送行,但是由于早已经看透秦桧为人的赵鼎对其不以为然,“不为礼,一揖而去”,这使得秦桧对赵鼎更加恼怒,从而使得两人的矛盾进一步升级,最终秦桧将赵鼎置之于死地。客观地说,赵鼎和秦桧之争并不是主战和主和之争,而是主和内部不同意见的争斗。与秦桧不同,赵鼎是一个有很高气节的人,他所要的和议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战争,另一方面又努力追求相对平等的和议,因此自然会在岁币、边界以及礼节等各方面不肯对金人一味相让,这才成为一心求和的宋高宗和秦桧的绊脚石。

秦桧先找机会将赵鼎徙知泉州,不久谪官居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再移漳州,然后又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为使赵鼎永远不得复用,秦桧给赵鼎罗列了两大罪名,其一是对议和大计反复,其二是“资善堂汲引亲党”,“邪谋密计,深不可测”。对于前者,赵鼎为了国家利益同对方讨价还价,也居然成为罪名,而后者的“邪谋密计”是何等密计,也说不出所以然,等同于“莫须有”。在潮州五年期间,赵鼎闭门谢客,过着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从来不谈论时事,偶有人问及先前的事情,赵鼎也多自责之语,并无任何怨恨之辞。尽管赵鼎采取这种消极退隐明哲保身的方式,政敌们仍然不放过他。在绍兴十四年(1144),中丞詹大方诬陷赵鼎曾经受贿,因此移海南吉阳军(今三亚)安置。

 

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山河壮本朝

 

赵鼎被贬海南吉阳军,还给朝廷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他的雄心抱负并没有因为个人的际遇而动摇。秦桧看到这则文字之后也感慨:“此老倔强犹昔。”《宋史》卷360)而这进一步给赵鼎招来灭顶之灾。在吉阳军3年,心力交瘁的赵鼎寄居在水南村裴闻义家里,基本上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其门人故吏因为惧怕秦桧,都不敢同他来往,甚至书信也 没有,只有广西将军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一些酒食。这让秦桧非常恼火,他一方面将张宗元调离,另一方面责令吉阳军每个月将赵鼎的具体情况上报。绍兴十七年(1147),“诏赵鼎遇赦永不检举”(《宋史》卷30),并且追究先前待赵鼎甚厚的潮州录事参军石恮,将其除名,浔州编管。

  赵鼎知道秦桧不会放过自己,这样下去只会连累自己的子孙,就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赵鼎只能以死抗争,以死明志,他给自己书写了墓志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后人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不久,赵鼎绝食而死,遗言“属其子乞归葬”,“天下闻而悲之”。但是赵鼎的这一小小愿望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满足,其子嗣只好将其葬于昌化县(今海南昌江)旧县村。直到第二年(1148),赵鼎才“得旨归葬”,昌化的赵鼎墓便成为衣冠冢。赵鼎衣冠冢坐北向南,墓前阴刻“大宋状元内侯宰相赵鼎公之墓”。因为赵鼎一心为国,坚持和权臣抗争,同时又因绝食而死,使得他的逝世更增添一份壮烈,这使得他倍受海南人民尊重。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百姓纷纷到墓地缅怀“赵鼎公”。可惜墓石毁于“文革”时期,不禁让人扼腕而叹。2005年,旧县村村民筹资重新为赵鼎衣冠冢树碑。

  虽然赵鼎逝世了,但是秦桧仍不放过他的儿子赵 汾。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逼迫赵 汾承认自己与张 浚、李 光、胡 寅等“谋大逆”,株连贤士达53人之多,所幸秦桧不久一命呜呼,不然不知还会有多少人惨遭毒手。绍兴二十六年(1156)追复赵鼎旧职,宋孝宗即位后,追赠赵鼎太傅,谥号忠简,并追封丰国公,配享高宗庙庭,还擢用他的孙子辈十多人。

 

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赵鼎在海南时期创作一些诗文,体现了自己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和不甘被迫害的悲愤心情,如他在赴吉阳军路途中写道:“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澜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贺圣朝·道中闻子规》)“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鹧鸪天·客里逢春》)“举头见日,不见长安。漫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栏。”(《行香子》)

  赵鼎的爱国情怀永远得到人们的尊重。同样因为遭受秦桧迫害被贬到海南的胡 铨曾动情地写下一首《哭赵忠简》诗缅怀这个让自己非常佩服的老前辈:“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公独难。阁下大书三姓世,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穴留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明人尹之逵在《宋赵忠简公鼎》中对其咏叹道:“中兴贤相推公首,远窜何当瀛岛间?九死丹心仍魏阙,千秋豪气壮河山。可怜王业终南渡,尚念宫车未北还。为问当年诸宰执,更谁堪与济时艰?”明朝临高才子王 佐也有诗《赵忠简公鼎》:“身骑箕尾壮山河,气作中原胜概多。立赞建康开左纛,左挥羯虏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万口莫如国是何?直待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这些诗作都对赵鼎卓越的政治才干、忠贞的爱国情怀以及悲壮的人生结局进行了咏叹。赵鼎的爱国情怀以及悲壮经历一直感召着海南人民。(录自《海南日报 》曾庆江、 李幸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