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史上的“花木兰”们
来源于:本站发布于:2021-04-14 12:04:24
5150 0“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里的这首“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当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事实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巾帼英雄并不少见,海南也不例外。从“抚定珠崖”的冼夫人到统领三十六峒的王二娘,从智勇双全的刘秋菊到威震敌胆的“红色娘子军”,海南女性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传奇。
卓然独立的海南女杰
▲芭蕾舞剧中的红色娘子军形象
从相关文献以及考古资料看,尽管以男权为特色的中原文化传入海南岛已有很长的时间,但海南岛依然带有浓厚的“母系文化”特色,这使得海南形成相对独特的女性文化。在古代海南,女性活跃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光熠闪闪,在某种程度上照亮了海南不同凡响的历史发展。海南女性巾帼不让须眉,是一种卓然独立的存在。
汉朝略定岭南后,在海南设立珠崖郡和儋耳郡,但是由于地方官吏施行暴政导致百姓反抗,中央政权在不堪重负之后决定“罢弃珠崖”,海南岛重新回到相对的自然状态。南朝梁时期,富有远见卓识和国家统一理念的冼夫人亲自率军平息岭南的多次叛乱,后来又向朝廷“请置崖州”,使得海南岛纳入中央政权的有效统治。海南民间传闻,冼夫人还多次登临海南岛巡视,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尽管冼夫人出生于广东高州,但是她“请置崖州”的功绩却在海南,永远为海南百姓所记起,受到千百年来人们的祭奉,被尊称为“岭南圣母”,此外还衍生出“军坡节”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周恩来总理曾盛赞冼夫人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可谓是实至名归。
宋朝淳熙年间澄迈人王二娘统领黎族三十六峒,有着很高的威望,朝廷的指令往往通过她发布,黎众才得以服从。王二娘统领期间保证境内安宁团结,为维护国家边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朝末年,琼山女子蔡九娘在父亲死后,率领千户所兵士抵抗土寇陈子瑚的进攻,从而守土保家,最终力竭身死。王二娘、蔡九娘都是海南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她们的事迹见诸于海南地方史志,至今得到人们的尊崇。
在近现代革命史上,更有不少女性投身革命,从而谱写了传奇人生。比如刘秋菊、谢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然,海南最有名的女杰当属“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影响极大。后来根据红色娘子军事迹改编的各种文艺作品产生更大影响,以至成为海南靓丽的文化名片。
王二娘统领三十六峒
王二娘生活在宋朝。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羁縻之策,这使得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有着相当大的管辖自主权。而王二娘能够巾帼不让须眉,成功统领三十六峒,可谓是一代女杰。
据地方史志记载,王二娘的外祖父作为少数民族首领,于北宋皇祐、熙宁间归顺宋朝政府,并受命御守琼管咽喉要地,弹压三十六峒。其外祖父去世后,管辖权由其女黄氏承袭。绍兴年间,琼州许益试图联合生黎一起作乱,黄氏亲自抚谕诸峒,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黎峒再无人跟从许益,最终使得许益作乱未能成功。鉴于黄氏的功绩,乾道七年(1171年),朝廷封黄氏为宜人,“以为三十六峒都统领”。
淳熙八年(1181年),黄氏因病去世后,女儿王氏继承了母亲黄氏之职,受封宜人,成为黎族三十六峒新一代统领。由于排行老二,被人们称为“王二娘”。王二娘统领期间,对维护边疆安全和王朝在黎族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如此记载:“峒中有王二娘者,黎之酋也,夫之名不闻。家饶于财,善用其众,力能制服群黎,朝廷赐封宜人,琼管有令于黎峒,必下王宜人,无不帖然。”地方史志未能记载王二娘夫家的具体名讳,却对王二娘如此描述,彰显了王二娘不让须眉的英雄本色。
嘉定九年(1216年),王二娘去世之后,其女吴氏袭职,继承了母亲统领三十六峒的职事。吴氏在承袭母亲“宜人”封号的同时,琼管安抚司将以官府名义设立的军事要冲大宁寨的管辖权一并授予她,管寨重任则由王二娘的娘家侄子亦即吴氏表兄黄弼承担。
王二娘家族连续几代管辖黎峒,在维护地方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清人程秉钊在《琼州杂事诗》中曾如此吟咏:“遍抚群黎布义声,承恩三世笃忠贞。千秋巾帼谁堪例,石砫英雄女总兵。”诗人借用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来比拟宋朝时的王二娘,可见对其极为推崇。
蔡九娘率众守土保家
▲漫画中的蔡九娘。
元朝末年的蔡九娘因为率众守土保家,更有“海南花木兰”之称。她的事迹在王佐的《鸡肋集》和唐胄的正德《琼台志》中均有相关记载。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地方史志对蔡九娘的认同。
蔡九娘是琼山县仁政乡叠里村(现为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涌潭村)人,父亲为黎兵千户所总管蔡克宪。黎兵千户所是元朝在海南特别设立的军事组织,掌管屯田,兼管民兵、黎峒,受黎兵万户府统辖,隶属于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琼州曾设有千户所13处,仁政千户所毗邻南建州州治(今定安),在琼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元朝官制,千户所总管领所兵1000人,管屯户500家。考虑到地区的稳固性,千户所为世袭爵禄,父可传子,子可传孙。
▲《琼台志》关于蔡九娘的记载
按照王佐在《鸡肋集》中的记载,在父亲蔡克宪去世之后,因为弟弟年幼,蔡九娘不愿意放弃父亲的总管之职,因此不肯嫁人,亲自统帅千户所以待弟弟长大成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琼州发生了陈子瑚的叛乱,声势浩大,一度攻占了乾宁安抚司,占领了府城等军政要地。作为军事要地的叠里成为陈子瑚下一个攻击目标。为了守土保家,蔡九娘率领千户所兵士以及家乡青壮年进行强烈抵抗。
因为防范措施有效,蔡九娘多次打退陈子瑚的进攻。但是这只会遭遇陈子瑚更加疯狂的反扑,他一定要生擒蔡九娘以泄心头之恨。时间一长,力量有限的千户所渐渐力不能支,为了挽救当地百姓,蔡九娘毅然告别乡亲说:“贼人新得郡城,不守而来,是为我也,我死则祸息矣!”她带领少数兵士退守补锦谷,最后被陈子瑚派人纵火烧谷而死。一代女杰为了守土保家,竟然如此殒身,让人扼腕而叹。
蔡九娘为了保卫家乡而死,再加上王佐、唐胄等海南名家在史料中的记载不一致,这导致了海南民间关于蔡九娘的诸多传闻,关于她的结局有多个版本。不管传闻如何,故事的内核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蔡九娘为了抵抗陈子瑚对家乡的进攻而死。她以自己英烈的行为,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悲歌。
文章来源:三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