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虚拟漫游 微信购票 游客意见
调查表
市场调查
问卷
返回顶部
民风民俗
dynamic
民风民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区概况 > 景区文化 > 民风民俗 > 正文

海南“军坡”节:不一样的传统节日

来源于:本站发布于:2021-09-16 14:09:24

13877 0

军坡对于海南琼北地区而言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海南的传统重要节日之一。相传这是为纪念巾帼女英雄冼夫人而举办的活动,每个市县、村庄的军坡日期是根据冼夫人的军队到达的时间而定,又被称为发军坡在海口地区从正月开始会有行符、公期等祭祀活动,祭拜村内的境主、冼夫人等,也被笼统的称之为过军坡。虽然各地军坡节纪念形式都各有不同来,但大多数村庄里会有迎神抬公,或祭拜冼夫人的仪式,在当天也会召集亲朋好友在家中美餐一顿。

  


 

本土传统节日 各地过节形式各有不同

 

  310日农历正月二十,琼山区的丁村就是这一天闹军坡。村子里的一位大姐告诉记者,丁村有三位(供奉的神明),分别是境主西湖娘娘、教书先生、观音娘娘,每一年主要祭拜的是轮流制,今年就是西湖娘娘。它们各自被供奉在境主庙、文昌阁、万德庵三座庙内,相互紧挨着位于村口的优势位置。一般从当天早上开始,就会将抬出庙,轮流走到村内各户人家中,村民要提前准备好贡品进行祭拜,求得保佑。村民也可以在当天其他时间来到庙内烧香祭拜,并许下所求之事。

 

 微信图片_20210915140852.jpg

人们烧纸元宝拜祭

 

  而到了下午,在庙门前的一大片空地上就开始搭建戏台。记者在境主庙的围墙上就看到贴着一份“2015年丁村农历正月二十琼剧安排,从农历二十《风流皇帝》到农历二十六的《召阳皇后》连续几天晚上都有琼剧上演。这也是行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被称为公祖婆祖戏,是唱给村内供奉的神明,村民也可以享受欣赏琼剧的乐趣,往往条件较好的村子还可以请上戏班、剧团连唱多天。

 

  据了解,公期、行符、军坡三者原本有不同的意思,但是随着多年的演变,不少地方也将行符、公期笼统地称之为军坡。军坡节又被称为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是海南人民纪念巾帼女英雄冼夫人的节日,也是海南民间的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模仿当年冼夫人来军出征的壮观仪式,节日活动还有舞龙、穿仗、八音器乐等表演,并会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大餐一顿。其中,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海口新坡镇的军坡节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冼夫人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欣赏、游玩。而民间也有说法表示,在万宁等靠南部地区,军坡时间最晚可到农历的六、七月份,过节的形式也各有不同。

 

 微信图片_20210915140922.jpg

人们用细绳将固定在公架

 

  而海口、文昌等地公期指的是当地所供奉、拜祭的神灵或者祖先的生日,也有些是对于当地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纪念日,因为普遍认为一年中第一个月是最为重要的时节,所以很多村子都将自己村的公期定在了正月。特别在海口地区公期婆期较为繁多,一年四季几乎都有。

 

  而行符则是在农历正月初九后,海口各村(坊)陆续开始抬神公游村行符(海口俗话),驱走村中鬼邪。在过去,行符一半为两天,第一天晚上是放灯,太阳下山后,小孩举着各种花灯在村内游行戏闹,各家长者在门外迎接公祖神像,烧香点烛拜神,并在香烛上接点灯鸟(用旧瓦片磨成圆铜钱大小的小块,用胭脂纸包着并扭成一个小绳子,在绳子上蘸了桐油以供点燃),以求来年家中添灯。第二天则是正式行符,邀请亲朋好友大吃大喝一天,中午时分,由负责行符的人雇请两人抬着一双用纸竹扎成的纸船,敲锣巡村收集各家的垃圾等,抬到郊外埋没,以示村内干净。下午三点开始,由村内青年抬着大小公祖在村内巡游,挨家挨户供村民祈拜,小孩从公祖轿下穿过,以求平安。全村人拜完后,将背转为前进方向,跑步将公抬回庙内,即送神归天。

 

  虽然这些节日在形式、日期、含义上各有不同,但在大部分海南人眼中,军坡节是不亚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远房的亲朋好友也可以因此聚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10915140954.jpg

人们在公架下绕圈,以祈求更多的庇佑

 

直击金花村行符:在抬公巡街中除秽迎新

 

  金花村古称下田村,后来因为一代理学宗师丘濬在《下田村》中的那句有人问我家居处,朱桔金花满下田的诗句而改为今名。金花村不仅是丘濬的故乡,还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海青天海瑞的故乡。作为琼山府城最古老的村落之一,金花村可谓是浸沐在儒教治学之风中的书香之村,人才辈出的灵杰之地。但是,相对起丘濬、海瑞的名扬四海,他们的故里金花村却深藏在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间,鲜为人知。

 

  312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廿二这天,金花村迎来了热闹欢庆的日子——行符。和海口很多古老村落一样,这天是他们祭奠神明,祈求庇护,除旧迎新的重要日子。上午7时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海口府城的金花村内。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清晨小雨,金花村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中。在狭窄幽长的泥泞小道中穿梭了一小会,便来到了位于金花村地理中心的林公庙。

 

  这座庙宇是金花村最早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村内行符的主会场。在《道光琼州府志》中记载着:林公庙,一在西门外大路街,一在下田金花村,一在下田朱橘里,一在子城西南云路坊,而在大路街者则元时所建,神即本坊人,林姓,为雷化,故其庙号雷庙,祈祷多应。给事中许子伟议毁之,以神入梦,乃止。1989年的时候,村民重修了林公庙,红砖碧瓦,雕梁画栋,门口栽种两棵枇杷树和榕树,绿阴如盖。庙内外各设一大鼎,上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鼎内香火袅袅。

 

微信图片_20210915141050.jpg

金花村内张灯结彩的林公庙

 

  和两旁安静的农户不同,此时的林公庙内早已是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庙堂左侧,老婆婆们5点半就到这里来切菜煮饭,准备参加游仪式人群的伙食;右侧,一脸认真的大叔们在为前来祭拜的村民分发红色的符纸。这些符纸大小不一,有的是压在每家祭台上的大符纸,有的是贴在门口的小符纸,大多都有着驱邪庇佑的吉祥之意;在庙门口,还有老人们正在忙着布置锣鼓的车队。锣鼓车结构十分的简易,两个小轮子和一个推手,内置一个小鼓,方便人们抬游街时击打。

 

 微信图片_20210915141120.jpg

林公庙内的祭台上摆满了丰盛的贡品

 

  在庙前还有个独特的三轮车,上面放置着两个用红色包裹装饰的竹筐,竹筐前还插着一小枝竹节。在记者到达林公庙不久,一位老大爷就载着这两个竹筐消失在村道里。这是行符的垃圾车,它每驶到一户人家前,人们就会将家里的垃圾放进竹筐里,并封个小红包给拉车的大爷。等大爷游完全村,就代表着村子里的污秽都已经除净。

 

  上午8点半左右,骑着垃圾车的大爷回到了庙前,抬游街的仪式终于开始。只见庙里的青壮男丁们开始把神坛上的神像搬到公架上,还用细绳索逐一固定住。金花村信奉的神一共有7位。

 

微信图片_20210915141151.jpg

在火雷庙前整齐摆放的7

 

  伴随着一阵热闹欢腾的锣鼓声响和舞狮队伍的表演,游队伍朝着村里的另一座神庙火雷庙出发了。抵达火雷庙后,人们便把7整齐地摆放在庙前,并由男丁开始进庙叩拜。舞狮队伍也对着诸位欢舞着。

 

  随后,7开始兵分三路地游街。人们先是抬着到村口绕几圈,接着就开始走街串巷地游到每一家门口。兴奋的村民们早已做好了迎接的准备:每家每户都敞开着大门,摆好大香烛和众多贡品,开始祭拜来到家门口的。游的目的是斩妖除魔、驱逐鬼怪,让村民在新的一年伊始干干净净地开始过日子。不少村民都希望此时能够踏室一趟,人们还会再把抬高,并携全家老小在公架下绕圈,以期望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得到更多的庇佑。而此时的也不再是平时神形威严、视而惧之的形象,而是可蔼可亲、度量宽阔、光环四射,谁都可以接近。每离开一家,村民还会以鞭炮鸣响来送公。这样的抬游街持续了一整天,直到金花村的每家每户都得到了的庇佑。

 


金花村内家家户户都敞开大门祭拜到来的

 

  晚上8点左右,各位开始陆续回到林公庙中。待7全部回到庙中时,人们开始在庙前的大榕树枝上挂了个彩头,让舞狮去采摘,称为摘星。至此,忙碌欢腾了一天的行符活动就结束了。而金花村内的家家户户也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吃起了热滚滚的海鲜火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尽享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军坡味变淡 节日传统值得保留
 

  在大部分人眼中,军坡的相关仪式十分复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组织。很多村庄的军坡都是由村民自愿筹集大部分的资金,村内的青壮劳动力也需要参与整个环节流程,而这一过程也是村民原始自治组织的一种体现,全村发力一同办好军坡,年轻人也可以在每年军坡中了解到自己村庄的乡土记忆与意义。晚上,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边享受美食边聊聊最近的境况,或是三三两两在家中打起麻将,或是集体观看琼剧,再汇合至村庙进行最后的仪式。

  

  现代人的工作步伐越来越快,传统文化中部分观点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活。如过去的吃军坡可能是物质贫乏年代改善饮食的一种方式,通过与亲朋好友分享美食来加强之间的联系。而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需要,日常就可以有丰富的食物选择。此外,军坡操办起来也十分的麻烦,会有不小的浪费,但这种热闹的气氛与团结的寓意还是有着其独特的意义所在,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必要让军坡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三亚日报